单纯性肥胖相关症状与体征
伴随着物质水平的提升,很多人的体重也在逐步增加,新闻报答中也屡见不鲜。其实,肥胖症并不是短时间内突然形成的,中间其实有一个可以发现,可以早期干预的过程。有很多家长表示并不清楚,孩子是否是肥胖症。黑龙江脑康儿童发育行为研究院生长发育专家武翠凡主任给大家讲讲什么是肥胖症及肥胖症的特点。
肥胖症是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或)分布异常、体重增加,是包括遗传和环境因素在内的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目前临床用于判断肥胖症的方法有计算理想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测量皮褶厚度,生物电阻抗法等。
肥胖症的诊断标准,目前尚未统一。欧美国家以体重超过理想体重10%为超重,超过20%为肥胖,近年主张用BMI作为衡量指标。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BMI>25为超重,BMI>30为肥胖;但亚太地区肥胖和超重的诊断标准专题研讨会上,依据亚洲人往往在BMI相对降低时,就易出现腹型或内脏肥胖,故建议制定亚洲地区BMI>23为超重,BMI>25为肥胖。
而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则指出,男性腰围>90cm,女性>85cm就认为是腹型肥胖。
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
EX:70kg÷(1.75×1.75)=22.86
举例:
例如:一个人的身高为1.75米,体重为68千克,他的BMI=68/(1.75^2)=22.2(千克/米^2)当BMI指数为18.5~23.9时属正常。
BMI是与体内脂肪总量密切相关的指标,该指标考虑了体重和身高两个因素。
BMI简单、实用、可反映全身性超重和肥胖。 在测量身体因超重而面临心脏病、高血压等风险时,比单纯的以体重来认定,更具准确性。
这种测量方式对于成人更加合适,对于儿童肥胖判断标准,可以与儿童及青少年生长发育表进行适当对照,以同龄儿童平均体重作为简单判断依据,超过标准体重20%-29%为轻度肥胖,超过标准体重30%-49%为中度肥胖,超过标准体重50%及以上为重度肥胖。
肥胖症按发病原因可分为单纯性肥胖与继发于内分泌紊乱、先天性疾病或长期应用激素类药物者。绝大多数儿童肥胖症患者都属于单纯性肥胖。
儿童单纯性肥胖相关症状及体征:
1.体态肥胖,皮下脂肪分布均匀,以面、颈、肩。胸、背、腹、臀最为明显,腹部膨隆下垂,四肢以上臂及大腿较粗。
2.女童外生殖器发育大多正常,胸部脂肪多,应注意与乳房发育鉴别,男童因会阴部脂肪堆积,阴茎被埋入而显得较小。
3.少数肥胖儿可有扁平足及膝外翻。
4.患儿智力发育正常,身高、骨龄为同龄儿高限甚至超过。
5.患儿食欲非常好,进食量大,切多喜好甜食、肥肉、油炸食物,活动量通常不大。
6.患儿易疲劳,稍获得即觉气短甚至心悸。
7.严重肥胖儿可因胸廓及膈肌运动受限而出现呼吸浅快、发绀、心脏扩大甚至心力衰竭。
8.部分患儿因肥胖产生心理障碍。